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将发石头上烽火楼诗

谢朓 谢朓〔南北朝〕

徘徊恋京邑,踯躅躧曾阿。
陵高墀阙近,眺迥风云多。
荆吴阻山岫,江海含澜波。
归飞无羽翼,其如别离何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留恋京城,还在京城徘徊,脚步因重迭的山停止不前。
登上石头山高处看皇宫,感到皇宫很近,眺望远方风起云涌。
荆、吴远方都被高山挡住视线,江河湖海都波涛汹涌。
空中飞回又恨身无羽翼,象这样的别离之情怎么受得了。

注释
将发:即将出发。
石头:山名,在今南京市西长江边。
烽火楼:利用烟和光来报警而建造的高楼。
踟蹰(chí chú):住足不进的样子。
躧(xǐ):鞋,这里作踏解。
曾阿:同“层阿”,重迭的山。
墀阙(chíquè):是指宫殿。墀,即丹墀,指宫殿的红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创作背景

  齐武帝永明八年(490年)八月,任随郡王萧子隆为荆州刺史。明年,谢眺跟随王去荆州上任。临走时登上京都建康西首的石头山上的烽火楼,因感而发,写成此诗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 王克俭主编.谢脁江淹诗词选: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,2010:52

赏析

  这首诗开头两句吟后顿觉一种惆怅忧伤的气氛透入心扉,眼前仿佛看到这样一位青年,他满面愁容,步履迟疑地走出京城,向着江边的山上一步一步地往上踏行。他之所以“徘徊”,“踯躅”,是因为他对“京邑”“恋”念极了。“恋京邑”为一篇中要领。

  “陵高墀阙近,眺迥风云多”。皇宫在京邑中,是诗人日常出没之处。建康为东吴、东晋古都,古迹胜景不胜枚举。诗人登上烽火楼,既没有放眼江天山野,一抒久处“墀阙”之怀,也没有凭吊陈迹,发思古之幽情,而是首先回首俯视“墀阙”。他平素身处墀阙,似乎对墀阙看犹未足,而来登此烽火楼作一饱览。按理说,他此日登楼所望“墀阙”,比他平日所见应是远了。但诗人在此却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简析

  《将发石头上烽火楼》是一首五言律诗。这首诗前三句写对京邑的留恋以及京邑的景色,“眺迥”句转写荆州,接着两句看似写山水,实则暗示此去荆州福祸未卜,最后两句是诗人对自己的提问。全诗结构谨严,寓情於景,属对工整,诗意含蕴,耐人寻味,具有含蕴不尽的诗味。

谢朓

谢朓

谢朓(464~499年),字玄晖。汉族,陈郡阳夏(今河南太康县)人。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,出身世家大族。谢朓与谢灵运同族,世称“小谢”。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、文学,为“竟陵八友”之一。后官宣城太守,终尚书吏部郎,又称谢宣城、谢吏部。东昏侯永元初,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,下狱死。曾与沈约等共创“永明体”。今存诗二百余首,多描写自然景物,间亦直抒怀抱,诗风清新秀丽,圆美流转,善于发端,时有佳句;又平仄协调,对偶工整,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。 262篇诗文  142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夜亭度雁赋

陈叔宝 陈叔宝〔南北朝〕

  春望山楹,石暖苔生。云随竹动,月共水明。暂消摇于夕径,听霜鸿之度声。

  度声已凄切,犹含关塞鸣。从风兮前倡融,带暗兮后群惊。帛久兮书字灭,芦束兮断衔轻。行杂响时乱,响杂行时散。

  已定空闺愁,还长倡楼叹。空闺倡楼本寂寂,况此寒夜褰珠幔。心悲调管曲未成,手抚弦,聊一弹。一弹管,且陈歌,翻使怨情多。
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苑中诗

何逊 何逊〔南北朝〕

苑门辟千扇,苑户开万扉。
楼殿间珠履,竹树隔罗衣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杂咏诗

萧纲 萧纲〔南北朝〕

被空眠数觉,寒重夜风吹。
罗帏非海水,那得度前知。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