塞下曲·秋风夜渡河
王昌龄〔唐代〕
秋风夜渡河,吹却雁门桑。
遥见胡地猎,鞴马宿严霜。
五道分兵去,孤军百战场。
功多翻下狱,士卒但心伤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秋风在夜晚暗暗吹过边塞的河流,吹过雁门的桑田,边地一片萧瑟。远远地能够看见胡地有人在打猎,虽说还不是秋天,边塞却已经十分寒冷,战士们只能在严霜中风餐露宿。在战场上,兵士们被分成五道作战,孤军奋战,身经百战。战士们虽然英勇,结果功劳多的反而会被下狱,想起这,真是让战士们伤心啊。
注释
雁门:雁门关在今山西代县,为古塞,地势雄险。
鞴(bèi)马:谓装备坐骑,不卸鞍鞯鞴。鞴,用革制成,射箭的时候用来束衣袖。
简析
《塞下曲·秋风夜渡河》是一首五言律诗。诗的首联描绘了自然之秋的萧瑟,又隐喻战争对和平生活的侵扰与破坏;颔联进一步将视角拉向远方的胡地;颈联直接描述了军事行动的宏大场面与孤军奋战的悲壮;尾联是全诗情感的升华与转折。整首诗整首诗以秋风、夜河、严霜等自然景象为背景,以战争为主线,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反思,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、战争的残酷,诗歌主旨含有非战之意,但表面上并没有言反战,而这种情绪则通过对战场荒凉凄惨景象的描述流露出来。
王昌龄
王昌龄 (698— 756),字少伯,河东晋阳(今山西太原)人,又一说京兆长安(今陕西西安)人。盛唐著名边塞诗人,后人誉为“七绝圣手”。早年贫贱,困于农耕,而立之年,始中进士。初任秘书省校书郎,又中博学宏辞,授汜水尉,因事贬岭南。与李白、高适、王维、王之涣、岑参等交厚。开元末返长安,改授江宁丞。被谤谪龙标尉。安史乱起,为刺史闾丘晓所杀。其诗以七绝见长,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,有“诗家夫子王江宁”之誉(亦有“诗家天子王江宁”的说法)。 212篇诗文 179条名句
春泛若耶溪
綦毋潜〔唐代〕
幽意无断绝,此去随所偶。
晚风吹行舟,花路入溪口。
际夜转西壑,隔山望南斗。
潭烟飞溶溶,林月低向后。
生事且弥漫,愿为持竿叟。
流莺
李商隐〔唐代〕
流莺漂荡复参差,度陌临流不自持。
巧啭岂能无本意?良辰未必有佳期。
风朝露夜阴晴里,万户千门开闭时。
曾苦伤春不忍听,凤城何处有花枝。
离思五首
元稹〔唐代〕
自爱残妆晓镜中,环钗漫篸绿丝丛。
须臾日射胭脂颊,一朵红苏旋欲融。
山泉散漫绕阶流,万树桃花映小楼。
闲读道书慵未起,水晶帘下看梳头。
红罗著压逐时新,吉了花纱嫩麴尘。
第一莫嫌材地弱,些些纰缦最宜人。
曾经沧海难为水,除却巫山不是云。
取次花丛懒回顾,半缘修道半缘君。
寻常百种花齐发,偏摘梨花与白人。
今日江头两三树,可怜和叶度残春。